文/ 廖泓凱諮商心理師
在我們的人生成長經驗裡,不曉得有多少次因為不好意思,而難以拒絕別人或表達出自己心裡真正的感受而委屈自己?
前幾天自己的孩子在家裡玩的時候,3歲多的阿包突然冒出了一句話「手濕濕的不要摸我」,一個正在學習表達的孩子,冒出了一段這麼清楚的句子時,當下的你,在想什麼?
「哇…好可愛喔!繼續故意逗弄她」
「停止所有的行為,並且說:真對不起,是我不好,讓你不舒服,我不弄了」
請問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,會採取什麼行為反應呢?又或者除了這兩種,還可以有什麼反應?
我得承認,我很白目的繼續逗弄阿包,直到她生氣準備舉起她的小手想打人時,我拿出了作為一個家長的姿態說「怎麼可以打人?」阿包低著頭委屈的放下她的小手,而我,#好像滿足了享有一種握有權力的虛榮心,沾沾自喜的離開案發現場,留下一個小小委屈的身影。
記得過去處理各種大大小小的性平案件時,常常我們都在提醒受害者,面對權力不對等的壓迫對待,我們應該要 #勇敢拒絕,但是我們真的可以大聲拒絕別人,並表達我的不舒服嗎?這一次跟阿包的互動經驗裡,阿包做錯什麼了?3歲多的孩子能表達自己的感受想法,應該值得給她鼓勵,而我的反應卻是先指責?回想過去自己的成長經驗,原來我也是在這樣不被尊重的情境下長大的。
我們從小開始跟著家人學習各種生活規範、禮儀,也學習說話,但華人的文化社會裡並不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真正的感受想法,更不允許孩子對大人拒絕,進而塑造了現在的自己,我們小時候的潛意識經驗裡,可能不曉得經歷多少次的拒絕大人,結果卻被無視。孩子的拒絕,被視為一種「不可愛」、「不聽話」的標籤,好像拒絕一個人,孩子經驗到的是當表達自己的不喜歡與不舒服時,卻是我的錯、我的問題,長時間下來當我們面對拒絕這件事,似乎只能先壓抑自己真正的想法、感受。
面對拒絕,我們往往習慣不一定先照顧自己的感受,接著勉強自己違背自己真正的心意,委屈的心情也隨之出現。能感覺自己的感受表達自己的需要,不是不好意思、也不是你的問題、更不是你的錯,而是我們設立了一個清楚的界線。拒絕的當下,可能經歷複雜又糾結的心情,但請記得謝謝我們當下很勇敢的在照顧自己的感受需要,這是一種愛自己、內外在一致、心口如一的呈現,要為自己肯定喝采。而我們另外要學習的是,在接受到他人拒絕的訊號時,需要尊重一個人的感受與想法,即使只是個孩子,也應該被尊重。
所以最後,我抱了抱阿包,除了道歉,也感謝她給了我一個學習的機會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